作者:趙祺翔、單培毓、邱奕喆

近年來,面對「元宇宙」議題的討論聲此起彼落,頓時所有焦點都放在虛擬世界、物質世界如何對我們的生活及工作發生影響,未來的趨勢將如何如何….。說穿了,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其是「遊戲化」,誠如不少專家預言,未來各行各業的服務、產品,甚至是內部管理…,都會快速奔向遊戲化前進。

為什麼遊戲化思維快速席捲全球

在這裡先舉個例子,當規劃一場自助旅遊時,為什麼很多人總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將「迪士尼」或「環球影城」,納入旅遊景點願望清單中?只要一踏入園區,就想披上魔法斗篷,和場景真實互動。這就是大型沉浸式體驗的魅力,無論大人小孩都很難拒絕。

經過抽絲剝繭,遊戲化的思維有3大關鍵:沉浸(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)、投入(對應到遊戲的規則目標及行動)、互動(如組隊打怪、相互競賽),而其根本精神在於「好玩有趣」,進而刺激、誘發人的行為,朝向預期前進,儘管許多企業已然在實驗及實踐這樣的精神,各種商業行為亦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當中。回歸到培訓這件事情,我們需要思考的是,辦培訓絕對不只有遊戲和趣味,而是應該像遊戲設計師一般思考,將遊戲當中吸引人的元素,如何納入培訓規劃的諸多環節,為了達到培訓的預期目的,透過體驗學習來提高團隊融合、相互理解認同,進而促進工作目標的達成。

從「我」到「我們」 以骨牌串連起共好與認同

「唉唷,這件事主管沒指示,就不要雞婆啦」、「那個專案項目,上次是隔壁部門做的,這次也叫他們做就好啦」…,相信很多人在職場當中,都聽過類似對話,職場的工作場域或權責之間,本就充斥著各種的灰色地帶。的確不少人抱持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」的態度,遇到類似灰色地帶的事務,就開始大打太極。對於這樣的想法,假若放任不管,將如同癌細胞般逐漸蔓延,成為破壞員工關係失衡的元兇之一。

回到原點,我們預期的是一個健康的團隊關係,應當如何來達成呢?需要思考的是,透過體驗活動的方式,以「骨牌」作為媒介,來進行引導。透過小隊打散分組暫時放下工作中的本位思維,和不同於日常的小隊夥伴,一同完成活動任務,來加速相互理解,讓彼此理解「原來我們合作會有這樣的火花」,來打破既有藩籬,能因培訓中的良好互動,進而在課後增添彼此套交情的契機。

骨牌活動引導思考如何「從『我』走向『我們』」
骨牌活動引導思考如何「從『我』走向『我們』」

透過對焦討論 以「做彼此的支點」作為課程設計主軸

以近期我們幫一家日商企業所規劃的課程來談,課程正式進行前,就透過有效的對話,來確認企業想在活動中傳遞給每位夥伴的價值。在經過溝通後,企業及講師團隊都確認以「成為夥伴彼此的支點」立旗,將這項精神作為課程的主軸,據以展開課程設計及活動規劃。

為此,講師團隊以本文一開始提到的「遊戲化思維」(沉浸、投入、互動)做為課程設計的3原則,據以在一天中展開了3項體驗活動:動物方程式、密箱傳遞、排出LOGO,以「骨牌」作為凝聚夥伴情誼、傳遞溫度的媒介,每段活動完成後,透過引導收斂,扣緊「成為彼此的支點」這項主軸,帶領夥伴們經由活動重新認知並思考,目前單位間的溝通現況,有什麼不足的地方?進而聚焦於未來如何能做得更好?最後將這樣的思維成果帶回日常工作,促使下一次跨單位溝通能先一步做出小幅調整,就是改變的契機。

課程當天的活動實錄

動物方程式-彼此鼓勵、看見盲點

課程一開始,在講師引導下,各組進行第一階段活動-動物方程式。各組先選定並各自代表不同部門,再以骨牌排出部門所代表動物。過程中,夥伴依據工作現場中的互動經驗與觀察,各自分享看見對指定部門的觀察與發現,共同討論出相對應的代表性動物,並以骨牌排出動物形狀。

有夥伴分享部門就像是「魚」,希望可以年年有餘;有部門像「袋鼠」,總是抬頭實作,不低頭苦幹;有的如「螃蟹」般跨得夠遠。在講師的引導下,刺激各組學員思考:在不同單位間的合作如何能更為順暢。同時,夥伴就工作中的所做所聞,對部門特性、貢獻及盲點加以描述,並邀請其他組夥伴寫下對該部門/單位想說的話,藉以彼此激勵及看見盲點。

夥伴分享,部門就像是「魚」,希望可以年年有餘。
夥伴分享,部門就像是「魚」,希望可以年年有餘。

秘箱傳遞-看見不同角色難處 激發同理心

活動進行前,先將各組夥伴分為3種角色:生產者、傳遞者、觀察者。活動進行時,由觀察者透過肉眼觀察、文字記錄,確認要完成的積木成品為何,告知傳遞者串連並轉達生產者,做出符合目標或期待的積木。

這3類角色就如同職場中不同的單位、層級,或是供應鏈的上下游。如同我們的工作日常,不正是在大大小小的專案過程中,力求透過溝通、精準傳遞資訊,以如期如質地達成工作目標。然而,在過程中我們的觀點也容易固化,例如:產線/生產者容易抱怨傳遞者/PM應該早一點告知工作全貌、以便資源協調;傳遞者/PM可能抱怨觀察者/業務,根本沒搞清楚客戶開的規格是什麼,所以生產容易做錯又重工…。

在進行組內角色分配時,講師鼓勵夥伴勇於擔任和日常工作不同角色,例如平時擔任業務的人員,在活動中即擔任「生產者」,透過活動體驗到生產的時間、品質壓力。從活動觀察中,可以發現人員間的溝通過程,時有摩擦衝突,但終歸是為了達成工作任務而著急,都想著把任務做得更好,才會引生出許多大小情緒,在工作場合亦然。從活動中的強制換位、激發活動後回歸真實工作中的「換位思考」,每個位置本就有不同難處,我如何為前、後手多做一點、多思考一些,就能讓工作任務更順暢?這才是體驗活動所帶來的正向意涵與學習。

如何能讓任務進行得更順利呢?
如何能讓任務進行得更順利呢?

排出大Logo-凝聚企業向心 陣列在前

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,透過全體夥伴的合作無間,及整天活動所累積起來的團隊默契。目標是以骨牌將企業Logo排出,一觸即倒。在排骨牌的過程中,夥伴碰上了大小各種考驗,例如,骨牌一直倒怎麼辦?骨牌應該怎麼擺,才能一推即倒?

種種細節,經由不同的思考、討論,以及被選為活動總指揮夥伴的評斷、決策,才能合力達標。過程中笑聲不斷,尖叫聲也不斷,值得欣喜的是,當骨牌不幸被誤觸,聽到彼此鼓勵、打氣的聲音也越來越多。相信沒有人會刻意搗蛋,故意推倒骨牌讓活動不順,就像工作中夥伴難免犯錯,我們要選擇在短時間內整理好心情,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往下階段邁進,或是選擇在原地相互指責,放任時間流逝?答案不言可喻。

體驗活動中的學習-快快做、快快錯、快快改、快快好

綜觀一天的體驗課程,我們引導夥伴們透過活動看見了不同以往的觀點。在「動物方程式」中,學員重新認知了彼此單位的特點與盲點,並相互鼓勵。在「密箱傳遞」中,夥伴們掌握到任務成功的第一步在「建立共通語言」,先拉出一條共同基準,方便彼此對上頻,才能站在同一個方向看問題,思考問題解決對策、展開行動、達成任務。最後的「排出Logo」,更是以骨牌陣列的Logo作為當天企業精神凝聚的象徵,過程中夥伴們增加了對彼此的鼓勵,「快快做、快快錯、快快改、快快好」,透過即時補位、相互鼓勵及錯誤中的經驗學習,不斷優化執行過程,任務自然順利完成,回歸日常工作崗位也當如此,相信這是很多夥伴在課程當天,所收穫到最重要的心得了。

作者介紹:JC趙祺翔

  • 暢銷圖文作家
  • 多家知名企業激勵講師
  • 團隊共識營引導師

 

延伸閱讀:動態策略顧問公司焦點課程介紹

延伸閱讀:企業內訓的成功要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