削價競爭,真是消費者想要的嗎?

0
1307
削價競爭

 

削價競爭

文 吳育宏

記得2013年是台灣兩大國際品牌落難的一年。宏碁(Acer)與宏達電(HTC)的營收下滑、虧損擴大,兩家公司除了市值大縮水,品牌價值也不斷衰減。

台灣從代工轉型到品牌的過程,「雙宏(宏碁、宏達電)」曾經是台灣人的驕傲,也是商業題材中絕佳的成功案例。他們證明了,台灣品牌有能力在國際舞台擠進領先群,而不是永遠淪為配角。

若是我們將2010年代兩家公司的崛起,視為台灣品牌達到的第一波高峰,如今的衰退正好提供一個省思的機會:第二波高峰在哪裡?該如何才能爬得上去?

首先,就最基礎的「硬體」層次來說,它早已不是電腦、手機市場競爭的主軸。但是,硬體卻是和消費者生活直接有關聯、永遠不可或缺的「最後一哩路」。即使歐美品牌大廠多年前就棄守這一塊戰場,但是以硬體起家的台灣產業,不應該跟著輕忽它。

在個人電腦、行動電話普及率大幅提高的過去10年,產品的品質是越來越可靠,還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?很遺憾的,依我個人的觀察與體驗,台灣品牌廠商在競逐市占率的過程,選擇性的犧牲了品質。

用比較短視的眼光來看,降低成本與售價的確是擴大市占率的手段。於是,我們主動假設顧客「永遠」需要更低的價格,並且在製造技術上無止盡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。而在低價背後,什麼是合理的品質水準,則是在廣告宣傳的美化之下被遺忘。

現在走進電腦賣場,看著那些架上的低價電腦,我總是會想:「這真的是我們要的產品嗎?」「消費者真的只出得起2萬台幣去買一台電腦,然後再用比較頻繁的維修、比較短的產品壽命,去彌補當初所做的錯誤選擇嗎?」某種程度來說,電腦廠商是這場低價、低品質戰爭的幫兇。

這有點像是媒體生態的縮影。腥羶色的題材可以提高短期收視率,但是如果媒體全部以收視率掛帥、不為品質把關,那麼短期內刺激了收視率、獲得了營收,長期來說卻只會得到惡名,絕對無法建立起一個優質的品牌。

再進一步來談,電腦和手機產業競爭的主戰場,已經從硬體轉向「軟體」和「平台」。歐美企業在這個領域投入的時間和資源,一直以來都遠遠超越亞洲企業,也早已經把主導權緊緊握在手中。我認為台灣或者亞洲企業要在軟體、平台這個戰場獲勝,不管短期或長期來看,都是非常艱鉅的挑戰。因此,把眼光放在「更下一階段」的競爭舞台,提早佈局、盡早整合資源和蓄積能量,才有可能在5年、10年之後收割豐收。

緊接著在軟體和平台之後,競爭的主軸會是什麼呢?我個人的淺見認為在「內容」。軟體和平台就像承載資訊的「通路」,當通路從戰國時代、百家爭鳴,一直發展到秩序建立之後,競爭舞台就會回歸到「產品力」,也就是你的通路上有沒有貨真價實的好東西:內容。

要用「內容」去建構一個電腦品牌或是手機品牌的競爭力,現階段看來可能非常「跳tone」。好消息是,商場上那些「不跳tone」的策略,競爭對手老早就在研究和抄襲了。所以看似可行的商業模式和市場,總是人滿為患。

如果我們瞭解到,中文在全球語言使用人口的絕對優勢,以及台灣在華人文創領域獨特的底蘊和深度,台灣其實有很好的機會整合東方和西方文化,創造出高度全球化的內容產物,並且以「內容」為核心競爭力(core competence),去打造一個全球化品牌。

「以小搏大」是天方夜譚嗎?想一想人口只有500萬的芬蘭。他們有過去的驕傲Nokia、現在的驕傲「憤怒鳥」(Angry Bird)。我相信在未來國際品牌的舞台,他們也不會缺席。

實現夢想的過程不容易。但是比它困難的,是做夢的勇氣。

台灣,加油!

作者簡介 吳育宏

臺灣B2B權威、業務行銷專家,專精於營運管理、行銷策略、業務管理、專業銷售技巧。專欄文章刊登於《經濟日報》、《商業周刊》,著有《B2B關鍵客戶經營地圖》、《90%高級主管出身業務,B2B聖經》、《讓90%大客戶都點頭的B2B簡報聖經》(皆由大是文化出版)。 現為「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」(BDO)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服務部門負責人。BDO成立於1963年,總部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,在全球162個國家或地區有1,500家會員事務所,員工人數超過7萬3,800人,提供專業的審計、稅務、顧問諮詢服務予全球客戶。

B2B業務關鍵客戶經營地圖:一張A4紙,五大關鍵思考,客戶從此不亂殺價不砍單,搶著跟你做生意。

B2B業務關鍵客戶經營地圖:一張A4紙,五大關鍵思考,客戶從此不亂殺價不砍單,搶著跟你做生意。

個人臉書:www.facebook.com/oscar.wu.7543

吳育宏的銷售智庫粉專:吳育宏的銷售智庫

 

延伸閱讀:還記得Asus曾經風靡一時的「小筆電」嗎?低價電腦大戰帶給我們的啟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