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的新發明,只能領先世人半步

0
2305

1980年,猶太人托夫勒預測,資訊革命將帶來第三次浪潮(按:意指社會的潮流演變,第一次浪潮為新石器時代,第二次為工業化社會,第三次為後工業社會,亦稱資訊時代)。但當時,多數猶太人只關注金融、不動產及流通業,鮮少猶太人在資訊業嶄露頭角。

不過,現在卻並非如此,如今,猶太人正是資訊業的領頭羊。

谷歌何以成功? 只領先半步

谷歌(Google)剛問世時,搜尋引擎市場已經飽和。即便如此,谷歌依然成為全球搜尋引擎市場的龍頭,原因就在於:谷歌只領先全世界半步。世人無法欣然接受領先好幾步的天才,這也是導致許多天才命運悲慘的原因。世人只能接受領先世界半步、引領著大眾、滿足大眾需求的天才。也就是說,比起遙不可及的聰明才智,實用性才是世人最看重的。

當時,搜尋引擎正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,使大眾逐漸感到厭煩。每次搜尋,都難以獲得真正需要的資訊,還會跑出一堆垃圾網頁。谷歌創辦人賴利.佩吉(Larry Page)亦經常為此問題感到煩惱,他心想,如果搜尋引擎可以依照重要程度,來羅列搜尋到的網頁,就再好不過了。這個想法,就是谷歌的起源。

佩吉很快就想到,可以把權重當成計算網頁重要程度的方法,也就是說,相較常被引用或分享的網頁,就會被判斷為有用的網頁。不過,他需要別人將這個想法轉換成數學演算法。幸好,他的猶太裔同學謝爾蓋.布林(Sergey Brin)是個數學天才,幫他解決了這項問題,著名的「網頁排名」(PageRank)演算法就此誕生。

好創意,就是只超出觀眾期望一點點

猶太人不僅主導著資訊業,也主宰著電影業。電影業是創意與想像力的結合,也驗證了阿爾伯特.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所說的這句話:「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。」不過,過於前衛的創意與想像力容易讓觀眾感到疲乏。因此,真的能吸引觀眾的電影,大多是只超出觀眾的期望值一點、讓觀眾感到一定程度驚奇的電影。

美國電影業的規模十分龐大,僅從業人員就多達50萬人,為美國五大產業之一,也是具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。2009年上映的3D電影《阿凡達》(Avatar)在全球引起轟動,淨利潤多達30億美元,《阿凡達》清楚展現了人類的創意與想像力能帶來的文化產業威力。

電影業,因猶太人而誕生

美國電影業一開始就是憑著猶太人的資金與技術而誕生,由猶太人製作,並受到猶太政治家的支持。即使是現在,美國的電影業和演藝圈依然是猶太人的天下,猶太人的表現格外亮眼。

背後的必然原因是,促成電影業誕生的人就是猶太人湯瑪斯.愛迪生(Thomas Edison)。他將自己發明的留聲機和電影(motion picture)結合,創造出每秒48幀的動畫攝影機。後來,在1888年,愛迪生提出了活動電影放映機(Kinetoscope)的概念,讓人可以透過一個小窗口,觀看以拍攝出的底片製成的短片,片長通常為20至30秒,含有接吻、拳擊或脫衣舞等刺激性的內容。

此後,愛迪生推出可以讓多人同時觀看的維太放映機(Vitascope),為人類創造出「電影」這個新的事物。當時,那些在愛迪生製片廠裡觀看「電影」的人們,全都驚異得合不攏嘴。

不久,全球首座電影製片廠於紐澤西誕生。接著,紐約與紐澤西到處可見猶太人經營的電影院。隨著大眾對於電影的興趣快速增加,美國各地都開設了電影院,僅需5美分就可以進場看電影,光在1908年,就出現了多達400家電影院。

由於票價只需要5美分,加上數百部為大眾製作的短片都是無聲的,電影從一開始便受到工人階級的喜愛。大多數的電影愛好者是貧窮的移民,不懂英語。對於同為移民的猶太人而言,這為他們的電影事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環境。而隨著猶太人變得越來越富有,他們也開始投資電影製作;有時不僅純粹投資,也參與製作過程。